書籍/畫冊設計的功能性與美觀性
發表時間:2016-02-11 BY:濟南莫都設計 瀏覽: 次
書籍設計的功能性與美觀性
我國古代書籍印刷包裝行業具有永久璀璨的歷史然而到今天,我國書裝業卻停止不前,為舊觀念、舊體質所困擾,一直徘徊停止在封面設計的膚淺表面形態之上。面對這一現狀以恭敬人為首的書裝設計界的開拓者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書籍形態方面的探索與嘗試,把傳統的單純書籍撞針推向了構建書籍形態價值的新高度。但是這一切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信息時代,各種影像娛樂以及閱讀形態層出不窮,電子圖書、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書籍市場讀書,讀者們對于傳統書籍形態的設計審美需求也越來越呈現出多層次多角度的特點。如何滿足讀者及市場對書籍設計的需求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作為專業的設計人員,我們必須直面這些挑戰,以使傳統的圖書在各種新的產品的沖擊下始終保有一席之地,就如同那句瘋魔一時的話“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
現代書籍受到國外設計制作的諸多影響,在印刷的設備、工藝、裝訂等高新技術的武裝下,已經逐步的實現了現代化,并以不可思議的速度不斷的向前發展著,創新和開拓著。當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媒體傳播及讀者所處的經濟、文化生活環境的突變,使得鉛字文化作為以往的傳播手段而雄霸一方的狀態逐漸被數字影像等多元化的媒體形式所沖擊,而不得不做出響應。
書籍設計是一項整體性的設計,是功能性與美觀性的有機統一。書籍的設計,本質上是要自覺的包裝書籍所傳遞的信息。將這些信息以一種引人注意、便于接受的姿態展示給讀者。設計者在掌握了書籍的信息內容并進行整理后,在充分了解了信息傳達的手段的基礎上,對構成書籍形態的要素,如:文字、圖像、素材、色彩等等進行全面的理解和體會。設計者需要對諸多要素有機的、富有層次和節奏的復合與融合,使得本來只具一般表達力的這些設計要素在設計者的操控之下,達到外在與內在,形態與神態的萬全統一,凝聚成極具有表現力的書籍藝術的魅力和價值。在設計的同時,還要注意區別商品廣告的瞬間形象刺激和書籍文化傳遞與保存知識信息價值的品位性,觀賞性與功能性的互補、和諧及相融,然后將其創造性的融入到設計之中。
書籍形態的塑造工序是由作者、出版社、編輯、設計者、印刷工作者共同來完成的。這一系列的工序涵蓋了一系列新的課題,觀念理念的更新、書籍構成的內與外、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以及文字傳達與圖像傳播的有效結合等等。
當書籍有了漂亮的外表之后,作為書籍,它的功能性是必須要考慮的。書籍是閱讀的工具,要考慮到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語言文字的表達力和表現力具有著我們難以想象的神奇魔力,他們激發著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實人們的思想??梢娮鳛樵O計者,如果要設計不同的書籍,需要占有大量的信息量,立體的構建知識的框架,要敢于創新、革新。以自身的智慧才華和想象力創造出具有活力的、新穎而獨特的設計。將司空見慣的文字圖像融入到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中,將其賦予生命。從外表到內文,從天頭到地腳,從視覺感受到觸覺感受,全方位地進行設計意識地滲透,始終追求“秩序之美”設計理念。最終賦予讀者一種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滿足,表現出書籍藝術的使用功能和審美享受之間的和諧統一。
中華書籍文化可謂博大精深,設計者應該始終強調注重我們民族性和傳統特色。這并不是照搬傳統要素,而是要創造性的在現他們,使之有效的轉化為當今現代人的表現和感知符號。如果要體現出本土文化特色,中國特色,那么只有深深根植本土文化特色,中國特色,那么只有深深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以本土文化資源為養分,吸收西方現代的設計意識于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兼收并蓄,才能構建出中國現代書籍的設計理念與實踐新體系,這些都需要設計師不斷充實歷練自己,而這也是中國書籍設計的必由之路和希望所在。
上一篇:濟南畫冊設計顏色搭配的關鍵所在
下一篇:品牌設計的新發展